換日線
: `5 {6 y; z1 ?/ h3 u3 K. _8 J) s) H# u2 q. d& [
5 k5 t Z+ d( u
864 人追蹤
- q2 y$ ^: T3 v追蹤
! g# Q& l: C/ g- I# F: n3 s
$ R4 V; y' C& ?, z* |$ f. y. Q8 B6 g% B/ [. F3 W6 M
) F1 f9 D: y) }2 ~; T* r
; b; G3 x7 s* u0 O* L: K
7 q' ?5 b2 i9 `5 B
9 a: L& z: v4 n9 d
換日線Crossing2020年2月3日 下午 02:00
9 _: Z6 ]* |' y/ Y. \$ R- b* N! V1 ^0 {6 `% ?' f/ W
) A4 L0 g) K' {3 M
, T, o3 m7 l) { r6 j& }2 則留言 檢視相片' s+ d" m1 K( I" m% l3 ], h% {
0 k) d ^) G: n. @: F8 ]
' E, F& F* g7 r+ p$ ]: [作者:Paris Eye看巴黎/換日線專欄 武漢肺炎的擴散速度、疫情,如今已嚴重超出許多人的預期,小巴想藉此機會跟大家談談法國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態度和觀念,對我來說,也算是另類的文化衝擊。 一、關於口罩 在台灣因為口罩問題鬧得滿城風雨,小巴媽媽都特別問我法國有沒有口罩(笑)。法國方面不建議一般沒感染的人戴口罩,照他們的說法是:口罩是給已經感染的病患或是醫護人員使用的。一般健康的民眾使用口罩,對於病毒並沒有太多的防禦效果。 小巴當初聽到時也是傻眼。同一個口罩、同一種病毒,為什麼可以阻止病毒感染他人,卻不能防止被感染?難道病毒只進不出嗎?這是什麼樣的「法式」邏輯? 後來才了解,這是因為病毒不只會透過飛沫傳染,也有接觸傳染的可能性,所以除非能在睡覺或獨自一人以外的時間,一直正確配戴口罩並且定時更換;否則勤洗手、不隨手碰觸眼口鼻、不重複使用手帕,確實是更簡單的做法,也較符合法國的國情。 只不過觀察周邊的法國人,在肺炎肆虐全球之際,依舊保持握手打招呼的習慣,也沒看政府部門在呼籲衛教資訊。總之,對法國人而言,需要改變的都是其他人(被感染者),一般民眾無須太過驚慌,也不用做太多準備。 此外,戴口罩反而會引起周圍的恐慌。小巴一位目前在巴黎學術交流的台灣朋友,因為戴口罩在超市引起側目,只能默默摘除口罩,跟其他人一樣。在法國人的觀念裡:戴口罩=重病患者=感染者。所以目前巴黎街頭沒看見什麼人戴口罩,但是藥局卻都斷貨買不到,令人匪夷所思。 二、關於法國人的反應 大概就是因為官方的解釋和新聞報導,法國人的反應很兩極化:一種是完全不當一回事。在法國截至 1 月 30 日晚上,已確認感染 6 人,且都是外來人口、或是曾經到過武漢的,並沒有本土感染病例,因此法國人並不特別緊張。一開始在戴高樂機場從武漢飛回巴黎的班機乘客,都沒有測量體溫或其他檢疫方式,大家都跟往常一樣出入。另外根據世界報 報導指出,每年法國流感死亡的人數平均有一萬人左右,相比之下武漢病毒的威力似乎還沒這麼大。(不過目前法航已經全面停飛往來中國各地的班機,戴高樂機場依舊沒有體溫測量,但是有醫護人員坐鎮在機場,說明感染症狀與應對措施)。 第二種是極度恐慌的法國人,因為新聞報導中國及其他國家的感染人數、死亡人數不段攀升,讓原本老神在在的法國人開始驚慌,有法國人特別致電專門應對武漢病毒的隔離檢測專線,詢問:「去中國餐廳吃飯安全嗎?」、「從中國寄來的包裹是否有感染性?」 這類對未知病毒的害怕,蔓延到巴黎人對亞洲臉孔的恐懼,有耳聞亞裔法國人、或是亞洲留學生表示,在街上因為臉孔受到歧視,周圍的人指指點點;或是在地鐵上一靠近就有乘客拉高圍巾阻擋口鼻,似乎每個亞洲臉孔都有感染性。因此有亞裔法國人在社群帳號寫上:Je Ne Suis Pas Un Virus(我不是病毒),讓原本沈寂的歧視亞洲的社會問題再次浮現在檯面上。 三、關於防疫 台灣因為經歷過 SARS 那段艱苦的防疫日子,這次不管是政府或是民眾都戰戰兢兢,希望能在第一線防堵傳染病毒,所以在機場設有體溫監控、呼籲民眾戴口罩、多洗手,避免出人潮擁擠的地方,對抗肺炎,宛如全體人民總動員。法國從一開始就反對機場檢測體溫,也不鼓勵一搬民眾戴口罩,但是很強調醫院做好準備,已經有足夠的專業隔離病房來面對、和病理學家正在研究檢測是否感染的篩檢方法。 另外法國人也很關注:那些確診就醫的病患,他們有成功治癒出院嗎?如何才算治癒出院?痊癒的病人是否還會有傳染性等等。這些問題台灣似乎真的比較少討論,但是確實也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面向──知道如何對抗新型病毒,民眾的恐懼會降低很多。台灣著重在降低傳染機率,法國則是著重在傳染後的因應措施。 四、關於撤離法國居民 法國已於 1 月 30 日派出第一次班機前往武漢,要把居留在武漢的法國人帶回法國,這週末也會再次派機前往,帶回其他歐盟國家的成員。小巴本以為在當地的法國人會比較安心,並且迫切想要離開武漢,沒想到新聞訪問一位在武漢唸書的法國學生,他卻說:「我並不是很確定是否要離開武漢,因為抵法之後我們得隔離 14 天才能回家,我並不是很確信隔離場所的準備好了沒。」 關於這件事,小巴也問了身邊的法國人,沒想到對方也是持保留態度,他說:「除了那 14 天的隔離,我更擔心撤僑包機上的密閉空間是否足夠安全,會不會因此集體感染?」 啊!原來是這樣。法國人從不願意做第一個以身試法的人。(在我的想法裡,都以為大家會迫不及待想儘快回家才是。) 目前這兩趟飛機預計帶回 250 位法國國民,和 100 位左右的其他歐盟國家國民,他們會分別被轉到南法的小城進行 14 天的隔離。雖然中國政府目前並沒有回應我們撤離台灣人的要求,但是以旅居在中國的台灣人數,我們是否也做好準備,有足夠的設備、人員、地點等,進行防疫隔離了呢? 小巴相信各國政府的第一要務是防止感染擴大,再來就是要穩定民心,畢竟因為恐慌造成的經濟損失,可能會比實際上經濟的損失更嚴重。不過民眾的恐慌意識也是防疫非常重要的一環,只有當人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,全民一心共同遵守公共衛生守則,才能真正降低流行傳染疾病。如何在恐慌與宣導守則上達到平衡,讓人民謹慎面對但不要過度緊張,應當是所有政府都要面對的事。
8 b4 G( H5 Z' a0 H. v) H+ p4 S- {/ F/ x9 z* Y" J( P h4 a8 G
$ i, h) W6 r, d$ }, l; l2 l
0 k- }$ c5 o) B
( b) _1 s; J- B5 l0 I d |